深度剖析 | 《近视管理白皮书(2025)》——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
2025年08月01日 行业新闻

数字时代,人们的用眼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,近视问题愈发严峻。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,近视发生率惊人,已然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。

今年4月,备受瞩目的《近视管理白皮书(2025)》正式发布,这份白皮书犹如一盏明灯,为近视防控领域,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指明了新方向。今天,佳视路就带大家一起深入解读其中的关键内容。

(一)

儿童近视现状 数字背后的严峻现实

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,2022 年,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 51.9%,高度近视率也达到了 9.7% 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近视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。6 岁儿童近视前期检出率约为 20%,10 岁儿童检出率约为 40% 。经初步估计,6-12 岁儿童中处于近视前期的人数约有 2000 万人。如此庞大的近视前期群体,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,极有可能发展为真正的近视,给孩子们未来的学习、生活和职业选择带来诸多限制。

(二)

白皮书对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的关键指引

01.早期干预 按需管理

《近视管理白皮书(2025)》明确指出,对于≤12 岁近视儿童应 “按需管理”。有研究对 8-12 岁就出现近视的儿童进行了长达 22 年的随访,结果令人震惊:最终 52% 的受试者近视度数超过 - 5.00D,32% 的受试者近视度数超过 - 6.00D 。这一数据充分表明,12 岁以下近视儿童的近视控制刻不容缓。在防控过程中,要严格遵循多户外活动、减轻学业压力、营造合适学习环境、培养良好学习行为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健康饮食等综合措施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,如遗传因素、用眼习惯、近视进展速度等,制定个性化的近视控制方案。通过密切随访,精准判断近视进展是否稳定,避免过早停止干预。同时,要有计划地停止使用近视控制方法,防止出现反弹现象,确保近视控制效果的持久性。

02.细化前期预防措施

近视前期是指儿童眼睛的 SE≤ + 0.75D 且 > - 0.50D,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,就像站在近视悬崖的边缘,有极大可能性在未来发展为近视。除了大家熟知的建立屈光档案、定期进行屈光筛查、测量眼轴长度等常规措施外,白皮书着重强调,近视前期儿童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来有效降低近视发病风险。每天保证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,让眼睛有足够的望远时间,这对眼睛的发育和近视预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此外,对于远视储备低于同年龄儿童下限,特别是存在父母近视史的儿童,应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,提前进行近视预防干预。例如,这类孩子更要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,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,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等。

(三)

青少年儿童自身及监护人的责任

01.眼健康第一责任人

学龄儿童青少年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从学生时期就要主动树立正确的眼健康意识,将健康的用眼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,要积极关注自身视力、视觉感受、视疲劳以及眼部其他健康状况。比如,在长时间看书、写作业或使用电子设备后,如果出现眼睛干涩、酸胀、视物模糊等症状,要能及时感知,并主动告知监护人和临床人员。在课间休息时,要多进行远眺,放松眼睛;平时要严格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,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。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才能为终身的眼健康奠定坚实基础。

02.监护人

监护人在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应主动积极地了解科学的眼健康知识,这是做好孩子近视防控的前提。积极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合作,定期带孩子进行近视筛查,根据专业建议为孩子建立完善的屈光档案,并进行科学的近视管理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以身作则,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用眼榜样。监督孩子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,比如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,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在 33 厘米左右;控制孩子的用眼时间,每用眼 30-40 分钟,应休息 10-15 分钟。同时,要确保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,周末和节假日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玩耍、运动。此外,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,多给孩子吃富含维生素 A、C、E 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橙子、蓝莓、菠菜等,为孩子创造一个全方位有利于眼健康的环境。

《近视管理白皮书(2025)》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提供了全面且细致的指导,构建了一个从预防到控制,从个体到家庭、社会的全方位近视防控体系。防控青少年儿童近视,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机构的责任,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家长、学校、医疗机构以及孩子自身,都应积极行动起来,将这些防控措施切实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,为孩子们的眼健康保驾护航,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清晰明亮的未来,尽情地探索和享受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孩子们眼健康的关爱与守护。